先前我們曾提過研究題目的發想方式,可以參考3.1 發想研究題目

在經過系列發想後,我們可利用好題目的三個要素,針對發想出的題目做價值評估,選其中最值得做的題目嘗試看看:[選題與發想] — 這個研究方向能做嗎?從3個要素評估研究題目的價值

本週的主題則會承續前二者,深入討論在評估與選擇題目時,須注意的三個要點

選題需注意畢業年限

對於研究生而言,畢業永遠是最重要的事情,我們先討論題目選擇對畢業年限的影響

我們在[實驗設計] — 我的實驗數據有價值嗎?學會從這3點評估研究成果的價值一文中,提過判斷成果價值的準則。

這在我們選題目時同樣重要,因為選擇了一個題目,直接預示著往後需要做的實驗方向,對領域熟悉的大神更是可以直接透過領域內的套路,猜出證明方式與可能出現的數據。

意即,選了一個題目,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能產出的成果價值 (當然,實驗做到一半被蘋果打到的意外例外,做任何題目都會有意外的機會),以及產出所需要消耗資源與時間成本

注意,是資源與時間成本,時間是大家常常忽略的一個因素。題目再偉大、設計再周詳,做不完或無法嚴謹證實都無意義

我打一個誇張一點的比方,請一位碩士新生在他的畢業年限內,完成從地球投放探測器到火星的題目當作碩士論文,這是目前科技下絕對無法達成的事情。這個題目相當偉大,但是在2年內他做不完,因此這個題目對碩士生來說是個有創意的差題目

然而,同樣的題目若是交給NASA來做,肯定是個偉大的題目,因為他們有雄厚的資本與數十年時間可以等,這就是時間成本影響題目好壞的結果

因此,強烈建議碩士生在看到新題目時,一定要先評估自己的年限是否做的完這個題目,做不完輕則數據散亂,重則可能被導師要求延後畢業補完數據。反觀博士生在選擇題目上就寬裕許多 (想念十年也行),這時就可以選發展性大一點的題目。

至於評估自己是否做的完這個題目,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關於研究題目的規劃實戰,可以參考case 3 的畢業選題討論 [Case study] 3.—學長,我想畢業

精深>>泛淺

同樣是在評估成果一文中的準則,我們多角度論證一個事情的可信度,會大於多次從單角度論證一個事情的價值

這對於選擇題目的啟示,在於我們應選擇能夠開枝散葉、能輕易與其他主題連結的題目,選擇該題目後將周圍的能做的子題、能論證的形式都盡量做完,集中火力圍繞在主題目的證明。

如此一來,各部分的數據能夠互相解釋補充,有缺漏時也比較容易挽救,基底論述也會比東一耙西一耙的亂打來的穩固

舉個例子比較容易了解

我知道用A菌可以用B基因生產有價值的X蛋白,這時有以下兩個子題目作法:

  1. 用A菌生產X蛋白,蛋白質電泳X蛋白的位置,換A’菌試著生產X物質,改善X蛋白的純化方式,再做B基因promoter的優化
  2. 以B基因為中心,作分子生物改良B基因、B基因的旁支反應、可刺激B基因的代謝物等,多方論證A菌可能如何調控X蛋白的生產,提出改善產量的可能方法

可以看出1.的題目內容散落在產程、純化、菌種更換、分生工程各領域,當實驗內容有缺陷時很難補救 。假設A’菌生產X蛋白出問題,題目其他部分的數據很難幫忙解釋。即便完成,各部分也就是個孤證

2.的題目全數集中在分生工程上,我們從各方面論證B基因為中心的代謝網路,可以由多方面了解B基因在X蛋白生產上的腳色,有意外發現時由於我們擁有B基因附近的數據,也更能設計實驗去猜為何如此。此外,我們也可以組合各部件來產生新的意義 (如B旁支反應+刺激B的代謝物會發生何事?)

由此觀之,子題2會比子題1論證的更完整,也更能承擔風險 (不一定更好做)

多個題目分散風險

忌諱認準一個題目就全心全意只做這個題目,如果做不出來、無法解釋、模稜兩可怎麼辦?

這是常有的事情,科學大概有90%以上的時間都在失敗,小實驗失敗還好,若是大實驗做一次就要1年,失敗的話碩士生就不用畢業了。

我們可以留下多個有價值的題目,合理分配時間,資源或時間不夠時,也可以嘗試用預實驗來看看初步結果,相關文章可參考4.2 預實驗系列

同樣以A菌可以用B基因生產有價值的X蛋白的例子:

  1. 用A菌生產X蛋白,蛋白質電泳X蛋白的位置,換A’菌試著生產X物質,改善X蛋白的純化方式,再做B基因promoter的優化
  2. 以B基因為中心,作分子生物改良B基因、B基因的旁支反應、可刺激B基因的代謝物等,多方論證A菌可能如何調控X蛋白的生產,提出改善產量的可能方法

我現在認準2.是主要題目方向,但並不表示1.我完全不能做或是2就是真命天子,我可以花80%的時間做2,中間或許我能嘗試1.的一些預實驗換A’菌試著生產X物質改善X蛋白的純化方式等。後續發現題目2可能做不下去了,我能更快的切換到題目1的軌道上


其他選題與發想可參考3. 如何發想、選擇研究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