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我的mentor, Dr. W 。Dr. W在我還是小學徒時曾教導過我一句話:一個好的控制組是把實驗做好的前提。
菜鳥如我當然一開始完全不懂到底這句話的意義何在,實驗不就是A+B+C有加出自己想要的結果就好了嗎?
直到自己越碰越多實驗,才終於會在無限重作實驗時,深夜獨自看著高掛的月亮說:師父,我終於懂了!
控制組的意義
有有錢人才會有更有錢的人,有比較才會有傷害,有控制組才能顯示實驗組處理是不是真的有差。所以選好比較對象,才能更直接、更精準的比出實驗數據之間 “到底有沒有差”,才能下判斷、決定後續作法
控制組就是用來對比的 那個更有錢的人,透過與實驗組的差異來顯現出實驗處理的效果
控制組的作用
刪掉不可能的選項,從而證明事情
這個應該是最直觀、最基本的功用了。控制組本身就是要控制好變因,讓實驗組可以藉由單一因子的差異來判定各種假說的可能性
在排除所有可能性之後,剩下的無論多麼不合乎情理,那就是真相。” (when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impossible, whatever remains, however improbable, must be the truth) -----------------------------------------夏洛克.福爾摩斯
讓我們發現 實驗設計、操作流程 哪裡有問題
這點算是上一點的延伸,當我們做完預實驗或是在debug時,可以透過加入一些簡單的控制組來縮小我們除錯的範圍,同時優化我們的SOP。
簡單的比方,當你懷疑試藥有問題時,重新配置一次試藥來做同一個反應這個做法,本質上是做 “試藥配置時間” 這個變因的控制組。
展現處理的強度差異
表現量很高 非常顯著的抑制 strongly affect the......
恩,那 “高” 是多高,跟誰比起來很高? “顯著” 有多顯著? 一星還是二星還是感覺很顯著? strong 是大幅抑制還是抑制到幾乎沒有/完全沒有?
這些問題本質上都是來自於 “形容詞描述事情的模糊地帶”,而一個好的控制組可以將模糊地帶界定清楚
同樣的例子,”很高” 我們可以換成 “跟X狀態的Y比,高1.6倍” 之類的,描述得越細節則狀態表示得越清楚,相對的也會失去能夠解釋的範圍。
最基本的兩種控制組
主要是正負控制組兩種,雖然蠻基本的不過還是介紹一下
正控制組:一定會有你要的反應出現
- 通常反應相當劇烈,變化明顯容易觀察
- 重複性高
- 好的正控制組相當難找,尤其是在未知領域探勘的路上 (都確定要加某個因素就會有你要的反應了,那還需要研究?)
負控制組:確定不會有你要的反應出現
- 最簡單的設計就是什麼都不加,相當暴力的做法
- 設計多個負控制而言,一般性的原則就是專一、依序的去掉某個參數
設計控制組的方向
可以從實驗對象本身的外部變因及內部變因兩方面來思考
外部變因:去除環境的干擾
主要是排除外在因素所造成的bias (也就是系統誤差),讓我們的差異主要來自實驗處理的差異還有老天(隨機誤差),這個方面可以參照5M1E法則的大方向來找尋控制組 ([實驗設計] — 學長,我的實驗有bug! 教你用5M1E框架在3分鐘內找到可能原因),這裡簡單列一下
- 人,人為誤差
- 機,機器儀器
- 料,用料試藥
- 法,方法設計
- 環,環境因素
- 測,測定精準
內部變因:借鏡商業上的波特五力來思考
波特五力是以企業為中心,考慮外界對該企業競爭影響的方法 (供應商、消費者、替代品、競爭者、前再進入者)。由於實驗其實就是用外界處理來改變研究對象的過程,所以找控制組 (不變的情況) 可以用同樣的思維來類推。
拿pathway上的基因調節研究來比方,控制組可以考慮這樣找:
- 1. 供應商,也就是從上游基因/operon
- 2. 消費者,參數影響的下游基因/reporter
- 3. 替代品,本身功能/功用近似的/redundant, 同功基因
- 4. 競爭者,branch pathway/ transport pathway
- 5. 潛在進入者,加上特定條件/環境時會連帶影響到的,比方說加了某個inducer elicitor後會表現的
也可以參考後來寫的研究題目發想術系列做發想再進一步挑選:
選擇控制組的注意事項
- 直接簡明,1個直接證據勝過100個間接,100個間接證據也無法證明真正的存在過,但是1個直接可以直觀解決這件事。
- 反面的反面不等於正面,比方說把一個基因突變掉再插回去 =/= 原本的樣子
- 優先挑選眾所周知的控制組,眾所周知通常代表著:重複性高、代表性好
- 控制組本身對實驗結果可能會有影響,使用前要注意。
- 注意控制組的設計是否確實只移除了 “一個因素”,別因為想研究珍珠的樣子,就把整杯珍奶倒掉
- 通常一個實驗組會對到一個控制組,所以控制跟實驗總數應當接近,這是一個可以檢查自己有沒有漏做的點
221128更新
想對控制組/對照組的挑選有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參考近期寫的[實驗設計] — 別讓不起眼的小差異毀了你的實驗:請從這4個方面檢視你的對照組,至於此文的論點基礎 “差異”,可以參考下列文章:
此外,有對照組後也別急著作主實驗,建議先做預實驗投石問路後再做大型主實驗,可參考下列文章: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