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思維框架]—用拆句法找到論述中隱藏的假設一文中提到如何循序漸進的將複雜的論述拆解成可分析的片段,並以此找到論述的基底

有了拆解分析的方法,現在我們需要一個整合散亂資源成整體的辦法,這個整體可以是有意義的論述,也可以是一個完整的執行方案,以下直接來看步驟

拆解需求

以終為始是我們常提到的原則,我們得先確立最終的目標才能規劃具體方案(論述或執行)

而需求就是最終需要滿足的目標,上篇的「以ecoli生產蛋白質」就是J最後想滿足的目標,因此要針對這句話加以分析

在此步驟,我們需要將句式中一個個的元素全部拆解開來,方便後續分析,這也是CS中「Divide and conquer」的精神

我們可以利用上篇的拆句法來完成這個步驟,就此例子可拆解成:

Ecoli,生產 ,蛋白質

如果你面對的不是一個明確需求,而是許多散亂的元素,那你得視情況做下列的二選一:

  • 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但不知具體的作法,可以跳過「拆解的步驟」直接到第二步
  • 如果你只持有一堆意義不明、毫無關聯的數據,自己也暫無明確、有把握地嘗試方向,建議去看「金字塔」一文,先整理看看再說
  • 又或者是其實你需要的不是實驗上的方向,而是材料準備或日常排程,可以參考這篇[實驗排程] — 用 “產耗比” 概念簡單預估實驗備料週期

寫定義

努力、絞盡腦汁的將每個單元詞的定義寫出來、越細越好,可參考以下文章:

原因是我們必須將理想目標具體化的寫下,才能用r0-r1的精神與現況比較,最終找到解決方式

而對目標的定義,就是你對理想具體化、嚴謹化的產物

我們以上述的Ecoli,生產 ,蛋白質為例

Ecoli可能會有種類(那個亞型)、狀態(生命週期的階段、是否有藥劑處理等)、是否有基因改造過等許多因素

生產得要包括規模(試管、槽體)、速度(多久需要)、後續處理(是否要純化)、產率是否重要等許多考量

蛋白質則需考慮後續用途決定蛋白質是否要完整、變性與否、純度、保存時間等因素

以上許多都還可以再細分下去,像是生產中的純化,就可再切分成 純化方法的比較、幾種純化方式、回收率等要求

這個步驟最重要,不要懶,請盡量深入每個分支去寫下你最細緻的定義,能寫95%就不要寫大部分,能寫16小時就別寫1天

這部分領域知識與經驗能成為「心中的那把尺」,協助你評估最適當的條件。

此步還有另一重點,是在列出各項定義後,決定自己最在意的部分,這是為了能在多個要素想衝突時做出抉擇

個別檢視具體做法

拆成小部分後並明確定義後,我們就把大而寬泛的問題簡化成小而具體的問題。如果不行則試著回到上步驟繼續想,或上上步繼續拆

以前述例子而言:

Ecoli 我們可能想要 停滯期、JM109無轉基因株即可,這樣能更方便我們搜尋文獻

相較於「ecoli 生產」而言,「如何將JM109菌株養到停滯期」這個條件能更精準找到具體的方法論文,[論文閱讀與評析] — 論文百百種搞不清楚? 盤點4種參考文獻的特性與適用場合

其餘兩者同理,就不贅述了

合句檢視整體

我們透過重新組裝這些「被拆開」的具體作法,其實就是完成整個大目標的具體方法

這步驟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重新合併前述單詞及其作法,看看有沒有漏掉,並且透過覆述整體的語句+目標可以檢查出在前三步沒發現的錯誤

以上述簡單例子而言,我可能想用停滯期的ecoli生產低純度蛋白質,但我在分開檢視時忽略了蛋白質最終需要保持完整活性,而採取了暴力破壞的做法

這時若寫下「我想用停滯期的ecoli生產低純度蛋白質,目的是完整活性的xx實驗使用」

我就會發現前述的 「定義步驟」有漏洞,就能及時修補

你可以利用以下的文章更全面的檢視推論的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