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被稱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

根據黎東方的西洋全史,有兩個想法,分別是新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薩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跟烏兒城邦稱霸時期的疊塔

巴比倫的地理位置與漢摩拉比時代的巴比倫疆域圖 (1792BC-1750BC)

巴比倫的重要性:漢摩拉比時代為西亞古典時代,新巴比倫時期相當於西方的文藝復興時代

烏兒疊台

但「空中花園」在希臘文裡直譯為「梯形高台」,因此有人推測它實際上是建築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園。不少現代建築都汲取空中花園的靈感;例如在大廈及商場裡栽種植物,設置有水流的天台及平台花園等。

「空中花園」今天已不復存在,真面目為何眾說紛紜,有一說是當時採用立體造園法,把花園放在數層由逾20公尺高柱子支撐的平台上,配有灌溉系統。從遠處看,花木繁茂的花園,彷如懸浮在半空中。這一段敘述的來源

這樣的敘述可能來源自古巴比倫的典型建築:疊台

疊台(ziggurates)的年代:西元前2130-2030烏兒王國的烏兒那膜王(ur-nammu)時期,是當時巴比倫特有的一種典型建築,大型疊台有10丈高,20丈見方,相當於夏朝、埃及中王國10-11王朝

疊台的外觀是一台架在一台上,類似埃及的金字塔。不過用途和埃及金字塔的安置國王屍體不同,巴比倫疊台的用途是為了在最上一層安置神位,有點類似我們拜公媽的感覺。其他層的疊台巴比倫人則會用來栽種樹花,也因此由遠處看很像是懸在天空的花園

亞述

也有聽說亞述王辛那赫里布Sennacherib, 西拿基里) 在尼尼微蓋出空中花園的說法,個人覺得不太可信的原因有幾個 (一一反駁論點)。相關的youtube影片

現在的尼尼微城廢墟 來源

第一,她在研究中發現,尼尼微西拿基立國王宮殿中的浮雕上,有一些描繪柱廊上生長樹木的圖案。

  • 史書上早有紀載這傢伙很愛植物,引進果樹與木棉、藥材,刻這些跟蓋花園沒有直接關聯

第二,亞述國王在西元前689年征服巴比倫後,亞述首都尼尼微曾被稱為「新巴比倫」。所以,後來的記述者有可能把兩地搞混了

  • 亞述人尼尼微城極盛之時也不過60年,但巴比倫城作為西亞文化中心是從古巴比倫時期就已開始,因此文化中心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要被認錯是很困難的
  • 而且尼尼微城在亞述滅亡後 (612BC) 就被夷為平地,巴比倫城又再度興盛數百年,更降低後世人認錯兩者的可能性

第三,地理評估發現,巴比倫周圍的平地,不可能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提供灌溉水源。

  • 巴比倫在幼發拉底河旁邊耶……也因為這樣才能成為西亞古文明發源地啊,古早有河就是搖擺
  • 巴比倫人跟蘇美人很早就開始有蓋運河的習慣了

最後,對「巴比倫空中花園」作出經典描述的歷史學家(包括亞歷山大大帝),實際上都曾經到過尼尼微。亞歷山大的軍隊在西元前331年前曾駐紮在尼尼微附近,駐紮地點接近一個龐大的引水渠。史蒂芬妮博士認為,該引水渠正是通向真正「空中花園」的所在地。

  • 該文章第四點說有大型水渠,水渠的功能很多啊,世界都市尼尼微有個大型引水系統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能說明甚麼
  • 亞歷山大大帝的地理很好,認錯可能性低
  •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時,曾看過巴比倫城的貝爾神殿,而且他自己就死在尼布甲尼薩的王宮內,說他認錯地方也蠻困難的

有利亞述的證據

  • 可以參考摩蘇爾市的建築
  • 亞述當時盛極,完全有人力物力去做
  • 該亞述王的藝術與建築風格特殊,確實有可能做出這種富藝術性的事

新巴比倫

是尼布甲尼薩二世為討米底亞王后阿蜜提斯的思鄉情所達成:合理,因為米底亞是巴比倫鄰國,造塔是看得到的

尼布王簡介

亞述帝國國王 亞述*巴納普 (Aššur-bāni-apli) 死亡後,盛極一時的亞述帝國陷於分裂狀態,這時加爾底亞王那波帕拉薩 (Nabopolassar 625 BC – 605 BC ) 在巴比倫宣告獨立,帶著兒子尼布甲尼薩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605 BC – 562 BC) 開始跟亞述帝國幹仗。

父子倆透過讓兒子娶了米底亞公主阿蜜提斯,也就是後來空中花園的女主角,成功獲得米底亞王國的支援,加上自己在亞述帝國趁火打劫得到的幼發拉底河流域當資本,開始與亞述帝國幹仗

這時保衛亞述帝國的戰爭分成兩派

  • 沒落的亞述王子 + 埃及尼科二世 Necho II (609 BC—593 BC) + 猶太王國 (倒楣擋路被埃及殲滅) 的聯軍
  • 巴比倫 + 米底亞 + 亞述的造反小國 聯軍

於是乎尼布就跟埃及王在幼發拉底河的 卡什米休 (carchemish) 要塞幹了一仗,把埃及打成dog了,埃及輸到連原來收服的巴勒斯坦都一起還給巴比倫人。尼布一路追法老追到埃及的邊境,正當想效法亞述人打進埃及做世界王時………….老爸掛了

好不容易回來即位,但是收拾法老的好機會就丟掉了。不過他打的這一仗,讓埃及人之後再也沒能進入西亞一步,而巴勒斯坦跟敘利亞全境都還在尼布的掌控下

不過3年後猶太王不老實了,發動叛變,結果被周遭鄰國制服,尼布想一次解決猶太國的問題,便在597 BC 圍攻耶路撒冷城,在猶太王開城投降後將貴族、技師、官吏、富人全數押解至巴比倫,就是史上的 “第一次巴比倫之囚” <<< 知道這多強? 耶路撒冷是個難打的山城,幾百年沒人打動他,所以才是 “第一次”

過了四年,埃及王又煽動猶太王反巴比倫,然後猶太王相信神會拯救他於是就信了,在造反一次,結果又被圍住投降,在 586 BC破城。為了防止他們再鬧,尼布就把城牆拆了、東西搶了、住宅燒了、居民抓了,史稱 “第二次巴比倫之囚”

尼布甲尼薩王的建築簡要介紹:

  • 這傢伙是個建築狂,所以都使用全曬乾的土瓦來蓋房子 (其他人是泥瓦),比較硬
  • 這個時期的特色是使用 “火燒磚” 砌成城牆,而且使用大量西洋杉
  • 當時已懂得用藍色釉料
  • 民用住宅四壁大部分都是用 “土” 打成

這個時期的巴比倫城在現在遺跡考究中被分為六個部分,橫跨在幼發拉底河上,據考證位於現今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南方85km 的 希拉城 (Hillah),下圖則為新巴比倫城的城市規劃示意圖:

上圖5的位置就是傳說中空中花園的所在地,圖片來源

現在的巴格達鐵路通過古城北的巴比魯丘東側

  • 巴比魯丘:尼布的北宮
  • 卡蘇魯丘:包括南城與主城兩部分,是古城的精華地段。王宮、埃瑪哈神殿、為空中花園可能的存在地。光是卡蘇魯丘自身就有500m X 400m的面積
  • 梅爾克茲丘:在卡蘇魯丘以東呈南北向,平民住宅與坊市、墳墓,
  • 沙芬丘:卡蘇魯丘之南,有埃沙吉拉神殿附屬的七層埃特門安奇高塔,是台階式聖塔的典型建築,並被記載在希臘史家 希羅多德 “歷史” 一卷181章內
  • 安蘭伊本阿利丘:有埃沙吉拉神殿遺跡,西側臨幼發拉底河,沙芬丘南
  • 以辛斯瓦德丘:有埃帕土堤拉、尼奴塔兩神殿遺跡,東側臨幼發拉底河,沙芬丘南

南城

  • 尼布在黎巴嫩境內的石頭上刻有:鑿鋒銳之篩,擊沿途之石,開闢寬廣之道路,以便搬運杉木
  • 被認為是空中花園可能的所在地
  • 南城西北為父王的那包波拉薩 (Nabopolassar) 宮,其中新建60m X 50m 種有棕櫚樹的大庭園
  • 南城東北有手搖式打水之水井,並有圓形天井,據說該空中花園全址皆建於該天井上

北城

  • 大量使用藍色油漆
  • 碎錦畫
  • 庭園地為花磚,砂石、玄武岩、石灰岩
  • 仿巴比倫舊王宮
  • 為防備北方敵人,沿幼發拉底河岸建築 “河堤”,即為塞米拉米斯城牆,這個河堤據希臘史家贊諾芬所言 “為柏油與火燒磚造,20m寬,100m高,長110km”,雖另有說只長30km,但仍驚人

神殿建築

同時代同一人建築的巴比倫主神神殿:馬杜克神神殿,被當時世界認為是東方神殿建築最偉大的成就。根據現代學者推測這很可能就是創世紀紀載中的 “巴別塔/巴比倫塔” ,而希伯來人有這樣的紀載可能是由 “巴比倫之囚” 所影響的,希羅多德在440 BC 到訪巴比倫時更稱其為 “宙斯的神殿”。

  • 85.5m X 79.3m ,每面四扇門,內部庭園37.6m X 31.3m,有金製大宙斯像與金、青銅等多種神器
  • 神殿附屬觀星高塔:高塔上有高塔,共八層呈八塔重疊之像,90m X 90m,為瓦製成

為啥現在看不到了

87%是因為波斯人毀掉了

尼布甲尼薩二世去世後新巴比倫帝國急速衰落,在539 BC 被迅速崛起的波斯王居魯士二世 (Cyrus the Great) 所建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所滅。起初波斯為了展示自己的寬大與維持巴比倫的世界之都地位,對於巴比倫城採取寬大、保護的統治政策。

然而在後續波斯諸王10餘年的治世期間,巴比倫人屢次反抗波斯統治,導致在澤爾士一世 (Xerxes I, 519-465 BC,打波希戰爭的那個) 時,相信只有像亞述一樣的燒殺政策才能處理巴比倫的問題。因此他在平定一次巴比倫的叛亂後,摧毀了巴比倫城的所有防禦工事、埃沙吉拉等各神殿以及大部分的城市區域,並將馬杜克神神像奪走,推測空中花園很可能是在這個時期遭到摧毀的

此外,另有一說是毀於地震

希臘人的評價

  • 希臘人認為巴比倫歷史悠久,是當時世人心中歐亞非帝國的世界首都形象
  • 希臘人稱為 “塞拉米斯之園”
  • 七大奇蹟由拜占庭的菲羅 (Philo of Byzantium, or Philo Mechanicus) 所提出,是一個technologist & writer,不過這種說法早已受到質疑,包含以下幾個

關於空中花園的紀載可見於斯特拉波 (Strabo, 64-23 BC)、西西里的迪奧多斯 (Diodorus Siculus)的Bibliotheca historica以及希羅多德的 “歷史”,前兩者生存年份差不多都在羅馬共和末期,時間較晚。大部分還是會參考希羅多德的著作 (成書較早比較可信約在450 BC),希氏一開始就表示:

亞述很強很偉大有很多大城市,但首先最偉大的還是巴比倫城,城池為正方形,邊長120希臘里 (21.5 km) 

證明希氏並沒有搞錯尼尼微跟巴比倫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