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問我說到底讀研究所是否有用? 雖然說先前我寫過相關的文章,不過一段時間過去,回頭來看又有一些新的想法,是故撰寫此文。上一篇文章可以參考 想考研究所嗎? 入坑前請先想好自己唸研究所的原因
那從何處得來新的想法呢?
人生如專案管理,如公司經營
最近我聽了大人學創辦人Joe的Ted講座,內容是講專案管理對於人生規劃的啟示,連結在此:(https://youtu.be/1qjETtk9bKA)。
裡面的觀念非常的棒,講者很簡明的講完了將人生作為”專案”來進行各項”管理”的框架,讓想要對整個人生做有效管理的朋友能夠有個系統性的做法,我覺得是相當值得各年齡層聽的講座。
(註:大人學後續又出了 用經營公司的思維經營你的人生 這門課,背後的最核心概念依然是一樣的)
講者提出以下三點順序給聽眾做人生專案管理的思考:
- 先多方探索
- 再小量實驗
- 最後短期衝刺
研究所:專案管理實戰班
相當明白,相當易懂,聽起來也不難執行,確實如此。不過如果僅僅是如此,那就不必寫這篇文章了
多方探索很好,不過你要如何有效率的去挖掘出值得探索的 “各方面”? 如何有效率的用最短的時間去探索最多的面向? 如何知道試了沒興趣,是因為你嘗試的不夠或是真的沒興趣?
這其實就是我們先前提到的 “實驗規劃的方向”、”如何決定題目的停損”、”好題目的要素” 、”研究題目發想與選擇“,你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實驗規劃的方向
決定題目的停損”、”好題目的要素
研究題目發想與選擇:3. 如何發想、選擇研究題目
做實驗也很好,但是你要如何設計實驗讓你知道確實喜歡的是 “這個東西”? 這本身就是個大哉問了。其實,這就是先前文章提過的 “設計預實驗” 的概念,透過小量的先期實驗,用較低成本取得你決策的資訊,可以參考4.2 預實驗系列
像是講者提到的開咖啡廳這件事情,你如何去設計一系列實驗來確認你到底是喜歡 “經營” 、”咖啡”、”與人聊天” 甚至只是 “喜歡享受那個環境”,講者提到的項目在聽者聽的時候會很簡單明瞭,不過自己要下去做的時候就考驗自己決策和設計實驗的功夫了。
又或者比方說講者提到你可以透過去咖啡廳打工來當作 “實驗”,那你知道你 “去打工” 這件事情代表甚麼嗎? 以終為始,具體問題才會有具體的答案。假設你喜歡打工,那代表你喜歡工作/咖啡廳/環境 等等,你是否有辦法分辨這個實驗的意義?
提問的部份,可以參考以下:
也有一個可能是咖啡廳店長/正職跟打工的狀況又不一樣,店長可能要背負業績和管理壓力,是這個位置上獨有的狀況。這就是我們先前提過的 “正式實驗和小量的預實驗要注意是否有代表性”,你即便去打工,仍會有部分狀況和正職不同,你是否在設計實驗時有考慮到這種情況? 那這就是先前提到的 “控制組的設計” ,[實驗設計] — 實驗中的控制組/對照組是什麼? 解析控制組的類型&設計適當控制組
最後講者提到快速衝刺,最短時間內學會最多必要的東西來達成目標。
- 那你要學到甚麼程度? >> [研究生日常] — 學不完的新技術? 6步驟讓你快速掌握研究中遇到的新技能
- 如何在你學習時提高全面性 >> 8. 批判思考
- 學習時如何提高效率 >> 7.2 增加工作效率
- 評估自己目前到底做得好不好 >> [實驗設計] — 我的實驗數據有價值嗎?學會從這3點評估研究成果的價值
- 找甚麼文獻、資源、人 : 2.3 整理論文
太多了,族繁不及備載
不過我可以很肯定的是,研究所即便沒有非常系統的教會你這些東西,至少也會在無意中訓練你這方面的能力,讓你能夠有系統、按部就班的去謹慎回答在框架和實務中的落差,畢竟研究生負責的工作就是將一個蓋的很漂亮的框架,補上他在執行時的千瘡百孔,然後努力的把他兜成一個畢業論文。
這可以參考[論文寫作] — 雜亂的研究數據寫不出論文? 用金字塔原理3步驟協助你完成論文大架構
各位讀者都可以的~
1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