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評論 & 如何用評論分析論文

最近看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對於正在打知識學習地基的朋友們來說相當有幫助,推薦給大家

這本書剛好補齊了我對於論述組成的觀點,以及如何用這個觀點來評論論述的方法,相當適合用在學術批判上,這也是本周文章的重點

何謂評論?

我認知的評論,是了解作者意思後,針對其論述質量做出評價 (價值) 並申論 (論述) 的行為。

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提到,作者與讀者就文字意義達成共識後,兩者才有意見表達的權利,否則只會落入批判稻草人的謬誤。因此讀者在完全明白一本書的意思前就下評論,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何謂批判稻草人? 你說頭髮很長 (長度),我說你頭髮不夠重 (重量),這就是答非所問的稻草人謬誤

因此評論的基底,就是確實了解作者的意思,了解過後我們才能公正的針對其論述表達意見 (即同意、中立與不同意) ,而這些意見的來源則是讀者針對論點與論據的內容,與作者所認同的狀態、程度有所差異所產生的

也就是說:

評論 = 評價 + 論述 = 價值評估 + 論述

因此,我們可以透過拆解價值評估 + 論點 + 論據的部分,精確辨識出自己不同意作者的地方,以增強自己的評論能力。

其中,價值評估可以參考[實驗設計] — 我的實驗數據有價值嗎?學會從這3點評估研究成果的價值[選題與發想] — 這個研究方向能做嗎?從3個要素評估研究題目的價值兩篇文章,

那論述又是什麼呢?

論述=論點+論據

在先前的文章[學術寫作] — 第一次寫論文就上手: 什麼是 “論文”? 想寫好論文必讀的4個論文基本概念中提到,所謂學術論文,即是用一連串論述組合成的邏輯結構,來主張作者立場的一種文章。

論述由論點與論據組成,論據支持論點的強度,這點在輸入(閱讀文獻)與輸出(學術寫作)時都扮演重要的角色,這算是已知事物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將論述代換成以下形式

評論 = 評價 + 論述 = 價值評估 + 論點 + 論據

進一步的拆分論點 & 論據

論點 & 論據還可以進一部拆分讓我們能更深入的了解評論這回事

論點 = 邏輯 + 文法 + 字詞義

論點,是為論述的要點,由一至多句依邏輯所組成。句子之下,則是由單字單詞組成。在句句間、字詞間,則是透過文法互相修飾與決定從屬。

唯有透過明白字詞義才能與作者達成共識 (初學者看論文看不懂專有名詞),明白文法才能知道修飾從屬 (多個關代、and隨意使用的結果) ,缺乏邏輯則無法論證相關與因果

舉例而言,”王曉明的妻子生了一個漂亮的女兒,超級可愛” 這句話,在評論前我們必須了解這句話的意思:

  1. 若是我們不明白 “女兒”、”妻子” 、”可愛”,我們就無法理解這句話,這是字詞義的力量
  2. 若是我們不明白 “漂亮” 是修飾 “女兒” 的,以為他修飾 “妻子” 就誤會大了,這是文法的用處
  3. 若是我們不明白 “超級可愛” 其實是附屬於「女兒」的性質,屬於邏輯的上下關係(可搜尋部落格中「金字塔」那篇的解釋),同樣無法理解這句話,這屬於邏輯的意義

了解這些點後,我們就可以其組成三點下手評論這句話:

  1. 字詞義: 我認為的 “可愛” 與作者不同
  2. 文法:我認為作者的 “超級可愛” 其實是修飾生完女兒的妻子
  3. 邏輯:我不認同前後兩句有邏輯關聯

論據 = 定理 (基底) + 統計 (量化) + 觀察 (質化)

論據,是為論述的依據,是證明論點、判斷真假的根本

一般而言,我們可以由常識、定理、質化、量化等面向的數據來判斷真偽,其中常識定理都屬於基底,量化數據最終可歸結於統計,無法量化的數據則先歸於現象觀察。

同樣舉個例子,”突變B基因後會影響A植物生產代謝物X並出現葉片黃化” 這句話

  1. B基因與代謝物X的生產相關、基因會調控代謝物產量、分子生物學思想等,都屬於基底
  2. 經儀器分析,B基因缺失後,X物質含量下降了3倍,這屬於統計量
  3. 葉片黃化現象屬於觀察

同樣我們可以針對三點做評論:

  1. 基底:B基因突變是某種特定類型突變或是所有突變都行? 進一步可透過連續QA法找到其餘基底,並用拆句法檢視基底的假設做批判。
  2. 統計:我懷疑你的儀器偵測精準度、統計檢定方法
  3. 觀察:黃化現象如何定義為黃?

大多數實驗設計吵的都是1、2的部分,3則會要求其中間精密度與再現性

論點 + 論據的關聯性

當然我們知道,論文總是以論據支撐論點來論述,因此在評論時我們還須將 “論點與論據的關聯性“納入考量,也就是論據對論點的效度如何

拿最一開始的例子解釋,你說頭髮很長 (長度的論點),並提出用溫度計來量測不同頭髮的溫度的實驗設計佐證(溫度的論據),我無法看出你在 論點與論據的關聯性,只能下一個無關的評論,我認為這亦屬於另一種類型的稻草人謬誤

看起來很可笑? 其實這在研究中相當常見。[Case study] 1. 多醣案 — 以全代偏可行?[思維框架] — 什麼是批判思考? 如何利用 “代換概念” 迅速增進批判能力、拿不可類比的實驗互相比較都可能發生這種事情,不可不慎。

因此,知道自己研究問題中真正的核心點,以終為始的設計實驗就很重要了。

綜合評論實戰範例

作者論述:溫度計顯示,今天中午洛杉磯的氣溫是三十度

論點

  • 邏輯:這是一句 氣溫 是 三十度 所組成的結構
  • 文法:是 主詞(氣溫)、從屬(三十度),兩者用 “是” 的從屬關係來連結,今天、中午、洛杉磯都是修飾氣溫的副詞
  • 字詞義:我們必須明白以上個別詞義

論據

  • 觀察:氣溫屬於可觀察現象,我觀察到 “三十度”
  • 統計:「三十度」這個數字,是透過「溫度計」測量的定量數值
  • 基底:「三十度」的可信程度則建立在許多定理組成的基底上(攝氏華氏轉換、液體膨脹率)

我想大家應該都是明白作者論述的意思,於是我們就能對他表示意見

  • 我同意這件事(我那時也在洛杉磯,因此也觀察到這個現象)
  • 我可能對此一無所知所以保持中立(我對美國天氣不熟不評論)
  • 我可能對論點與論據中的任一小點表示不同意
    • 論點:我不認同你對中午、洛杉磯的定義
    • 論據:明明是29.8度而非30度、溫度計本身不是有效的測量工具

如此一來,我們就針對這句論述完成了中肯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