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研究領域時期特性選擇研究策略的重要性
最近有個新的興趣:拼1000片的大型拼圖,這是一件相當有挑戰性的事情。
我們必須要善加比對每片拼圖的特徵,並檢視拼圖的相對位置,還需要糾正拼圖時產生的錯誤 (這是很有可能產生的,尤其是在背景色範圍很大、很均一的拼圖)
其實拼大型拼圖,與我們在做研究的時候拼湊出事實的方式是很像的。
正如拼圖在每階段必須採取不同的策略外,每個研究領域根據開發的時間可以分成不同的階段,若能良好利用各階段的特性,便能有效推進我們的研究發現
早期研究領域特徵:一無所知
舉個例子,我們剛拿到一盒未開封的拼圖時,我們對任何一片拼圖的正確位置毫無頭緒,也還沒出現可依循的標的
這時最常見的策略就是先找出一些拼圖上的特徵,將這些特徵與拼圖盒上的照片比對,試圖將這些特徵與照片做連結,然後勾勒出各種元素的相對位置與大致的形狀
這些好辨認的特徵,可能是拼圖上部分的記號,畫記,特徵,這些明顯、容易辨識的特徵,正如你看梵谷的向日葵,花瓶的弧度肯定是要比背景顏色好辨認的
但由於領域中各個重要的元素並不完整,有許多元素也尚未被發現,元素間的關聯甚至都尚未被提出,正如還未拼起來的拼圖一般,各元素的正確性都還待商榷,也很難根據元素間的連結做統合分析與預測
正因為這樣的特性,在這個時期我們會看到指標性的研究發表,但是這些指標性研究可能零散的發表在領域的各處,各項數據研究之間聯繫也很少。甚至有一些領域,連最基本的名詞定義都還不是非常完善,學者們還在吵著該如何正確定義這些新東西,天天都有看起來很炫砲的名詞被發表
在這時間,許多搶快發表與搭風口熱潮的研究會出現,導致論文的質量參差不齊,實驗設計架構會做得比成熟領域少很多 (很可能只需要做初步實驗,甚至是只要添加處理即可,成熟領域可能將背後的機制解釋完畢都沒有前者的貢獻),而期刊編輯也允許這種事情,很有可能你只要掛上領域名稱就能入選。
若你的領域屬於這個期間,你只要發現一些完全獨立於現有知識 (跟其他拼圖看似無關) 的成果,那你的研究就很容易受到矚目,速度快的話有機會成為領域大師
當然在這個地方做事也會有問題,因為剛開始大家對領域的了解很少,所以甚麼事情都要自己來。當領域內的資料庫的建立與讀取、文獻的查找、工具的開發都還沒到位,一些在成熟領域做的日常功夫,例如細菌轉形,你可能就得花上大半功夫。
此外,由於大家都在摸索,都用已知的極片段事實推斷,所以錯誤資訊理所當然地會大量發生,你必須在可用資訊很少的情況下,面對大量的錯誤資訊。如何根據很少的資訊做出判斷,同時又不盲從於領域當下的框架是突出的關鍵
中期研究領域特徵:連結整合
當我們靠運氣或是預測,慢慢將拼圖連接後,總會有一些區塊開始能夠互相連接,這時候就進入了中期。
恩,其實許多時候是靠運氣的,某個研究者靠著篩選實驗突然抓到了重要基因,或是引入其他領域的技術做觀測實驗,一下子解釋了許多研究中的空白,也是常有的事情
這時候我們成功的連結了一些小片段,某些片段則在連接中。這時候開始能看到的彙整型或是集大成型的論文形式。
舉個例子,你可能會開始看到以下這種文章:
- “某個基因可以共同調控了a、b、c三條路徑”
- “某蛋白質可以與不同領域的a、b、c三個蛋白質交互作用並調控他們,而這個a、b、c主要功能可能很多元如免疫、能量產生、細胞骨架等”
- 透過比較多種文獻,各取所長而突破的論文也算是
因為有大量早期數據的累積,對於領域因素的了解與因素間的關係也明朗許多,因此能夠做出更好的實驗設計,也能夠取早期發現的多個實驗來做比較與預測。因此這個時期除了繼續向下做更深入的研究外,也可以開始利用集大成或統整的方式來解決研究問題。
這個時期,研究知識的工作主要是要素間的互相連接。這個時期有許多的數據瘋狂的產出,大家也都在瘋狂的探索更多連結的方式。幾個大元素或理論之間已完成連結,但絕大多數的數據還沒有被利用與開發,使用的研究方法也相對原始
但這個時期同時也需要處理早期留下來的錯誤,你會開始發現拼圖中某些拼圖的位置是錯的,這片花紋看起來只是很像圖上的花紋,但位置相差十萬八千里,你必須做好這個準備
所以在這個時期,找到散亂研究之間的關聯並加以整合就是相當強勢的作法,最典型的方式就是用meta-analysis,[論文寫作] — 雜亂的研究數據寫不出論文? 用金字塔原理3步驟協助你完成論文大架構、[實驗設計] — 實驗圖表好雜亂? 如何用4種圖表從宏觀到微觀的整理與呈現實驗數據戰術的技巧可以參考一下。如果運氣不錯發現了現有數據中的錯誤,也是一個機會
晚期研究領域特徵:優化補洞
所有的大元素與慣行的研究方法已經幾乎被確立,會有一個共識告訴你該做甚麼實驗是很正常的、該做到甚麼程度是common sense (這就是領域套路[選題與發想] — 不知道如何開始做研究?先觀摩研究領域內的 “套路” 吧),而且開始被寫入教科書[論文閱讀與評析] — 論文百百種搞不清楚? 盤點4種參考文獻的特性與適用場合,這就差不多到晚期了
就拼圖而言,圖上的明顯元素都拼出來,而且所有拼圖模塊都連結到邊界(已知知識)上,那就只剩下填入背景色的小事情了
在這個時期領域資源最豐富,可以使用的工具與資料庫都相當的成熟,各項領域知識的連結也都相當綿密,也有許多整合好多篇研究的統合論文。因此在這個領域做事情會相當的輕鬆,畢竟你知道的事情比前兩期多太多了。
但是相對而言機會也少得多,頂多就是去補一些其他大咖剩下來小題目、作一些me too研究(只改變方法來證明已知事實),或是做一些方法流程上的微小優化,也因此在這個階段能看到許多優化並淘汰原始的方法的論文
一般而言要創新,請離開晚期領域。如果真要說這個時期的突破方法,可以參考劉潤老師的”降維打擊”概念。也就是整合超出這個領域範圍之外的方法與工具,來解決這領域懸而未解的問題或是給予新的看法。如果要繼續像深處、細處研究也是可以,但一般認為的效益可能會遠低於在新領域做簡單的研究
如何判斷我的研究領域屬於哪個時期
- 早:名詞定義不完善,你查完review後發現還是很難搞清楚各項元素之間的關係
- 中:大元素關係清楚,比較少看到新元素出現,但細查小地方仍有許多缺漏
- 晚:可以被寫進教科書的都算是
1 Ping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