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介紹5W2H法,這是一個在各項商業分析中常見的基本框架,對於研究進度的推進也相當有幫助

雖然說一般多用5W1H法,不過我在閱讀劉潤老師的著作時看到他提的 “第二個H” 的觀念,經過本人親自實戰後覺得絕對有加進來考慮的必要,所以我這邊就直接講5W2H

那接下來開始解釋這些元素對於研究發想 & 批判思考的意義

what:”這是甚麼” ?

你可能會覺得是廢話,但是這是所有事物的基本

學術上最重要的是定義,定義的不完全、邊界的不清楚,都會導致你無法得出具體的解決方法,也會讓你的陳述變得含糊不清,這也是一開始要問 “what” 的原因

此外,在面對其他聽眾的時候,一開始要做的動作並不是開始你的論述,而是先替你的聽眾搭建一個論述的 “base”,讓他們能夠理解你的起步,從而降低他們的心理接受成本,這也是 “what” 的一部分。

如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回去看看我其餘的文章,我的寫法一定都是先給出 “what” ,有了定義才能跟讀者講後續的事情,也才是負責任的解釋方式

why:為何要如此作?

基本上就是填入你為甚麼要這樣做的原因,這應該是最直觀的部分了。甚麼?你覺得很困難嗎?那你可以多參考一下review paper。

先前跟總管C討論過 “研究的重要性” 這回事,他給我的想法相當的有意思又發人深省:

先做的出來再說,通常我們總是能找到重要性的
--------------總管C

總管C很厲害的呢,想知道他的故事可以回去參考實驗規劃的方向:請簡單一點吧那一篇,或文章前面的連結

Who, Where, When:誰要做、在哪裡做、何時做

這部分在管理學上用的比較多,像是 “who” 可能是何人要負責這個專案? “when” 可能是何時要啟動這個計畫,而where則是比較場域的部分,意即 “哪裡適合完成這些事”

對研究生來說這三者用的相對少,知道就好,有需要的話自行代入運用

how:怎麼做到/執行?

這邊基本上就是know how,通常也是整個分析中最重要的事情,畢竟你都分析了那麼多,如果還給不出一個建議的話,那你不是在做白工?

細節、SOP、實驗設計、心法等等,在這個部分你要給出來,給的越具體你這個分析的價值就越高

how much:做到什麼程度才夠?

這看起來沒什麼,但是我覺得這是研究生最容易忽略的一點,有太多方面可以幫到你了:

  • 方向規劃時,要做到甚麼程度這個方向才算做完?
  • 實驗設計時,我要做多少組別才夠? 有沒有必要做個預實驗? 做預實驗又要做的多精細?
  • SOP設計時,我要預留多少時間才夠? 備料多少才夠?
  • 成果評估時,我這樣的證據能夠說明多少事情? 語氣能說的多強烈?

好好思考 “how much”,是研究生質的飛越的一大步

由此而見,其實框架學習後也是要靈活增刪運用的。對於管理學上相當重要的人、時、地對於研究生來說不見得重要。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只是1/7的 “how much” 在我實際運用之後,則成為使用框架評估不可或缺的一大要素。

接下來順便提一下what, why, how 的文章類型

what, why, how的文章類型對讀者的不同啟發

這邊我借引劉潤老師在商學院內提到的文章撰寫概念,主要談的是關於WHAT, WHY, HOW三者在傳達給讀者思維層級上的差異 (主觀念來自劉潤老師)

  • what型的文章:很單純的只是解釋 “定義” 、”這是甚麼” 這樣類型的文章,這種文章是最好寫、進入門檻最低,也最容易被抄走的,像是 “甚麼是人工智慧” 這種標題就屬之
  • why型的文章:解釋 “原因” 、”為何要如此” 這樣類型的文章,這種文章撰寫難度次之 (不過其實也就是稍微難一點點)、但還是相當容易被抄走的。大部分人看到覺得稍微有一點點 “厲害” 的文章都屬於此類,這種文章多屬於 “嘴砲有功、解決無能”,也有可能夾帶偏差誤導讀者思想的材料,所以在念書時就時需要一點批判性的想法來看這種文章。 “為甚麼羅馬帝國會衰亡”、”為甚麼5G是未來趨勢” 屬之
  • How型的文章:解釋 “該怎麼解決問題” 、”解決方法” 這樣類型的文章,這種文章是最難寫、進入門檻最高的文章。很多時候一個人能力是否到位,就看他寫這種文章的內容是否足夠豐富、解法是否簡潔到位。 “手把手用X法教你做法式甜點” 這種文章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