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挑指導教授的必要性

挑你未來的指導教授,也就是你未來的boss,對於研究生生涯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好的教授帶你飛,地雷教授可以讓你欲哭無淚。一旦選錯一個教授,接下來的幾年恐怕是後悔莫及。

之所以在標題上用了 “必要性” 而非 “重要性” 的字眼,是因為挑指導教授絕對是必須要做的功課。你可以不挑領域、不挑學校、不挑題目都還有機會畢業,但你不挑指導教授恐怕是凶多吉少

可以說,想畢業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研究本身,而是要搞定指導教授,而後才有談學術跟畢業的可能性

挑指導教授的6大方向

相信很多人明白這點,但是又不知道從何挑起,也因為如此網路上早就流傳非常多的挑法,像是挑分數甜的、挑課業涼的、錢多的、容易畢業的、熱門專業等等,有非常多挑法。

這些方法固然有其道理,然而每個人唸研究所的目的是不一樣的,自然不會有一個絕對的挑法可以適用於所有人的目的。比方說我可能只要這個文憑,但是我卻挑了一個非常硬,一定要做出非常厲害的東西發到期刊上才能畢業的教授,那反而就事倍功半了。 也正因為大家目的不同、著重的點不同,這個挑教授的方向每個人也會不同。

以下我列出6個評估指導教授的方向,每個方向都涵蓋著幾項具體的問題,讀者可以參考自己最看重哪個因素,把那個因素的權重加高一點,而非希求找到一個完全符合你的期待的boss。

1. 生活管理要求

  • 老師允不允許這個學生去接實驗室以外的外務 (社團、家教、打工等)
  • 實驗室出席的時間還有請假的彈性與否
  • 實驗室的工時要求?
  • 能不能在研究以外的時間去上自己的喜歡的課或者是準備自己的未來的發展,像是去國外實習參訪或是交換學生等

2. 錢與經費的使用

對大多數理工醫農科系而言,這個因素與你的研究品質直接相關。

  • 實驗室的生活用品、研究所需要的儀器費、藥品費等
  • 讓你去研討會、學術交流參訪是否有費用補助
  • 需要教育訓練的儀器與工作坊會不會讓你去上
  • 當然最多人在意的還是每個月給你的薪水

3. 學術上的支持指導

  • 老師對於你題目的發想參與程度,直接給你題目還是讓你自己找
  • 會不會時常讓你換題目讓進度無法延續
  • 老師平常都會參與在你研究的討論和debug?
  • 導師會不會頻繁指出你的學術錯誤並予以改正?
  • 老師對seminar、報paper、meeting的重視程度?
  • 對於一個研究生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容易畢業?普遍來說他的研究生畢業年限是否過長?

4. 老師給你的外務多寡

外務有好有壞,對於有經濟壓力的學生來說,多了外務可以維持他的正常學習,對於有研究衝勁的這些學生而言,過多的外務可能會干擾到他的研究品質,並導致研究時間的破碎化。

  • 老師會不會給你很多外務
  • 老師會不會給你很多與你研究無關的研究計畫、合作計畫等,導致佔去了你大多數的研究、唸書時間
  • 老師會不會讓你去處理一些行政上的雜事、管帳或是帶許多學弟妹
  • 老師會不會讓你帶課課程助教
  • 最重要的是是否有案例是因為這些因素而導致他無法如期畢業的情況。

5. 老師會不會考慮到學生的未來發展

  • 老師會不會關心學生的日常狀況心理狀況
  • 導師他會不會去給予學生一些進修空間還有一些進修的資源
  • 學生離開、升學、就職時老師會不會給予協助,像寫推薦信、提供一些資訊等

6. 老師指導 & 與學生互動的方式

這看起來雖然是一個蠻支微末節的訊息,然而許多原本應該是一對厲害的師徒,卻因為兩個的個性不合,或是兩個的相處方式不合而導致最後不歡而散的情況也時有所聞,不可不慎。而老師本身的訓練方式很容易因為自己的學經歷而影響,而有不同的教育方式

  • 老師日常跟你互動的方式、導師的出席率等
  • 老師跟你聯絡的方式,像面對面或網路等
  • 老師他指導你的方式是比較偏美式、英式或是日式等等的
    • 留美的老師跟台灣的老師因為他們的訓練體制是比較像的,也因此他們對學生的要求還有引導方式也可能會比較像
    • 英國的老師的話,就可能比較注重發想式、放任式與不拘小節的風格
    • 日式老師則普遍比較保守和注重一些細節
    • 純學術的老師跟有產學合作經歷的老師的思考方式也會有不一樣
    • 年紀也可能影響老師的思維與保守程度

因素的好壞,會隨著學生階段不同而異

最後必須提到的是,同樣一個正面因素對不同目的的學生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好事情。像是老師直接把題目給學生,對碩士班學生或許是件好事,但對博士班學生而言卻可能使他失去練習 “找到新niche的能力”,使他的訓練不夠完整,反而不是好事。

當你選好想去的教授,恭喜你已經成功將自己的半隻腳踏入研究生活了! 至於找教授的注意事項可以參考1.3 選擇教授及研究室,請多多注意,以免和心儀的教授失之交臂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