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研究工作前,你需要先判斷價值

每個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研究題目,而完成題目並且寫成學位論文是畢業的前提,而一個學術價值高的好題目對畢業來說是錦上添花的。雖然我們未必能決定、選擇、無中生有出自己的題目,但我們至少要有能力去判斷這個題目的價值如何,值不值得我們繼續做下去。

判斷研究價值的3個基準

我根據自己的經驗,並參考了彭老師的書籍、edx的研究方法開放式課程後,整理出三個判斷的基準:

可行性

簡單來說就是 “這個題目有沒有一個方法能夠完成他”,要考慮這件事情可以從兩方面下手:

  • 方法上的可行,像是進入地球中心長期居住這件事,現在我們沒有方法可以辦到
  • 現實條件上的可行,像是你需要一年100萬才能完成實驗,但是你的經費只有1000塊,或是你只有半年的時間可以完成他

所有的題目都要 “你能夠做” 才有意義,那些距離你的科技、現實條件差太遠的就不用考慮了,畢竟你完成不了研究本身、沒有數據,要如何做後續的分析?

原創性/新穎性

簡單來說 “你的研究要有新的發現”,也就是不能發表人家已經做過的東西,我們可以考慮以下幾點:

  • 這個發現有沒其他人發表過
  • 這個研究方法有沒有人用過
  • 這個研究討論的對象有沒有人做過 (時間、地點、人群、物種) 等
  • 自己的論述中有沒有 “有先例但未引用” 的內容

千萬不要犯了 “已知用火” 的錯誤,不但會讓你的研究成果歸零,嚴重時甚至會有抄襲的嫌疑

貢獻性

簡單說就是 “這個研究做完後,給學術界帶來甚麼樣的改變”。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去評估這項的大小:

concept change

你的研究改變了大家過往對領域的認識,貢獻度大小就看 “你改變了多少”,大概由大到小列一下貢獻的等級:

  • 完全顛覆現在的理論或想像
  • 開闢領域中的新方向
  • 修正現在的理論
  • 提供理論的補充
  • 用新的人事時地物來附和現有的理論,也是所謂的 “Me too!” 研究

method development

你開發了新的方法,從而影響到領域內未來的研究方式,以下幾項有可能會影響到這項的貢獻度:

  • 方法中的限制,能水陸兩用的會比只能陸上跑的好
  • 前提假設,限制條件越少越好,最好是沒有
  • 方法本身帶來的成效大小
  • 方法所影響的領域大小

比較注意的是,開發新方法的貢獻度會略小於提供新知,畢竟我們是在做研究,而學術界較為看重的是 “新知識的出現”。所以會跟業界、一般大眾的價值觀有所差異

這三個部分在彭明輝的書中,可以得到相當全面的解釋。也可參閱research method的課程,我都有放在學習資源的區塊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