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一分鐘短講的意義

研究人員和指導教授常常處於繁忙的狀態,需要不斷進行實驗、文獻閱讀、數據分析等工作。優秀的學者通常沒有足夠的時間或耐心來聽取冗長、不合邏輯或拖泥帶水的陳述。對於這些卓越的學術專家而言,一分鐘內的表達通常就足以反映出你的研究價值、邏輯思考和表達能力水平。

一分鐘是一個合適的簡潔報告時長,它足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明確且充分的表達研究的主要節構。我們也可以利用一分鐘的報告內容做為基礎,透過調整結構與細部內容來組織起更長時間的報告。

組織一分鐘短講的效益

練習準備一分鐘報告可以讓你輕鬆的應對 日常研究所meeting 及報告論文等場合,也可以更進一步的達成以下效果:

  • 增強組織能力:一分鐘報告需確保研究內容和成果有清晰的主線,否則聽眾將難以在短時間內理解內容。
  • 定位研究現狀:一分鐘報告可以迅速讓自己有一個整體的回顧,可以時刻提醒自己現在的位置與自己的行動。
  • 用字遣詞與突顯優點:由於需在有限時間內表達高密度的資訊,除用字遣詞必須精確外,也必須對自己的研究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該如何分配講述比例與突出研究優點。

如何準備一分鐘短講

接下來,讓我們深入探討如何利用分離式寫法有效地構建一分鐘的報告稿。

搜尋所有素材

這時候要決定的是我們所有有可能放在一分鐘講稿裡面的材料,所以盡量要求毫無遺漏的展現。以下這些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 最近的研究進展
  • 遇到的困難
  • 使用的技術細節
  • 閱讀過的相關文章
  • 別人給予的建議

這考驗平時整理實驗數據、文獻的勤奮度及敏銳度

分類材料

一分鐘的時間很短,所以我們要先確定 “我們這次是要講甚麼樣的主題“,來評估上一步驟中挑出來的材料是否 “有絕對的必要” 放入講稿內。

我會將我的材料分成三類:主線、細節、其他。關於主線與細節的進一步區分可參考[研究所meeting]—meeting報告被說沒重點? 解析什麼是論文中的重點與細節

A. 主線

A類材料是一分鐘說法的主幹,簡單來說 “無法刪掉不講” 就屬於此類。這部分主要包括:

  • 我的主要研究進展
  • 碰到的問題
  • 未來的處理方式
  • 需要聽者的某些協助

B. 細節

B類材料是能夠補充內容的一些材料,講了之後可以協助聽眾更了解我們所要表達的內容,對於稍長時間的報告來說會是很好的題材,但是對於一分鐘報告來說,有時卻是必須割捨的部分。基本上,只要 “感覺很重要,但是硬砍還是砍得掉” 的部分,就先全部歸在這一類

  • 現在使用的方法、不用的方法以及背後的理由
  • 已採取但失敗的解決方法
  • 問過與討論過的人們
  • 可能的後續想像

但這部份仍然需要準備,如果聽者願意給你足夠多的時間表達,或是進一步提問時,就可以討論這些細節。

C. 其他

C類材料基本上就是絕對不能留的部分,比方說做實驗的辛苦、對其他方法的個人主觀感覺、與研究本身的無關細節等

組織文句

在上一段我們將材料分成三類,接下來是按照邏輯組織文句並加上連結句和轉折句來撰寫報告。這一步是非常關鍵的,因為它決定了我們的報告在說話的節奏和結構上是否流暢、有邏輯,以及各段之間是否有良好的連接。

首先,我們在開始組織文句時只會放入最重要的 A.類材料,其餘兩類先擺著,後面還有用處先別刪掉!

接下來,在組織文句時,我們需要確保每個段落的內容都是相互關聯、有邏輯的。我們可以根據分類好的材料來安排每個材料講述的先後順序,確保報告的結構清晰明確,使聽眾容易理解。

接著是利用連結句和轉折句來提高段落之間的連接。這些句子可以幫助我們在報告中引入新的主題或內容,同時使前後段落之間有更流暢的過渡。例如,我們可以使用「另外」、「然而」、「同時」等詞語來表達材料間的關係,使報告的邏輯性更強。

最後,我們可以選用適當的語詞和用詞方式,以確保報告稿內文句的語氣連結是通順的。如此一來,一個簡易版本的一分鐘講稿就完成了!

以一個一周進度報告來說,他可能會長的像下面這樣的節奏:

“因為上週的XX問題,這星期我做了A、B、C三件事來解決這個問題,其中A、B達到預期結果,接下來會繼續做 A-1 及 B-1。而 C 因為C-1的問題目前正在解決中,為此我接下來會嘗試一個 C-1-1 的解決方法,可能需要老師提供一個學弟幫手”

練習準備不同時間的版本

完成了前三步驟後,我們便可練習準備不同時間長度的版本,包括一分鐘核心版本、三分鐘大綱版本、十分鐘全面版本以及三十分鐘細節版本。這一步驟的目的是讓我們能夠在不同的時間限制下,靈活地調整和展示我們的報告內容,以應對不同場合和聽眾的需求。

B類材料:長時間版本的支柱

A類材料講的相當概略,不可能支撐更長時間的報告版本,這時要依靠的就是我們剛剛還沒丟掉的————- B. 類材料,這時候就派上用場了。 我們同樣拿上面灰底的進度報告做個比方,以下是可以考慮的講稿擴寫方向:

加些 B.類材料

這是比較常見的方法,像是 “我可能已經嘗試C-1-2的解決方法,但是失敗了,那為甚麼失敗我不知道” 之類的

更細緻的拆分A類材料

比方說加一些連接詞、語氣句讓邏輯的正反關係更加明顯,或者是用更細微的解釋來解釋 A. 類素材,舉例如下:

  • C-1-1 (解決方法) 的實驗設計
  • 你對 C-1 問題的具體了解
  • C-1 問題的影響等

講稿的建議字數

講稿的長度取決於語速與時間,一個簡單的估計方式:

平均語速 * 你的時間 = 講稿長度

我查到的演講平均語速是 240 (字數/分鐘) ,實際上會因為抑揚頓挫、轉折、休息等略少,建議抓 200 即可。

意思是若有打成稿準備習慣的研究生們,三分鐘可以用 200 * 3 =600 作為估計稿長

不同時長版本的關注重點

一分鐘核心版本

在這個版本中,我們將重點放在報告的核心內容上,即「A類材料」,這些是報告的主要焦點。在這個版本中我們最主要的目的是精簡內容,確保在一分鐘內能夠清晰、簡潔地表達我們的研究內容和成果,讓聽眾在短時間內獲得最重要的信息。

三分鐘大綱版本

在這個版本中,我們除了「A類材料」外,還可以適度加入一些「B類材料」,但B類講述的重點僅止於概要,目的是為了提供更全面的研究大綱展現。這些材料可以補充報告的內容,讓聽眾更深入地了解我們的研究,同時保持報告的簡潔性。

比方說B類有一項是:現在使用的方法、不用的方法以及背後的理由。我們就可以概略提過方法、以及不用的方法,而不必詳細解釋背後的理由優化與限制等

十分鐘全面版本

在這個版本中,我們可以更自在的展現「B類材料」的細節,換到論文方面就是 “討論部份”,進而更全面的展示我們的研究。這個版本的時長足以與聽眾進行較有建設性的討論與交換資訊。

三十分鐘細節版本

在這個版本中,我們將包含所有的材料。這個版本提供了最詳細的資訊,適合在更長的時間內進行深入的討論和解釋,目的是為了能夠呈現研究的所有細節。

以上是準備不同時長的報告方向,實際準備報告時會用到一些框架來協助材料的鋪排與確保報告的完整性,可以參考6.2 進度報告

在更長時間的報告中(如十分鐘、三十分鐘),與聽眾的互動會成為重要環節,因此有必要增強自己在提問與答問的能力,可以參考6.3 Meeting 的泛用應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