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心一下學弟妹的狀況,發現碩一的學妹C對於畢業相當焦慮,Let’s see the dialogue:
- C:學長我挺焦慮的,很擔心自己的研究進度是不是落後,也不確定自己題目的大目標,以及做出來的東西能不能讓我準時畢業
- 我:說說你現在在作甚麼
- C:我現在養了A菌,然後我感染了植物K幾盤,下禮拜要再做幾盤…..
- 我:恩,停一下,所以你為甚麼要養A菌?
- C:養A菌可以感染植物,將基因E, F, G, H, I 等轉殖入植物體內,讓植物可以表現蛋白質E, F, G, H, I ,然後就可以影響植物K的P物質的產量
- 我:很好,清楚的多。
hint of this part: 明確定義 aim,有利於整理思考和意思傳達,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問題辨識"。
閱讀清單:
- [研究所meeting] — 口頭報告好緊張? 3步驟教你如何有條理、有架構地組織1分鐘短講
- [研究所meeting] — meeting 好可怕? 如何用SCQA框架簡單有效的做好meeting 進度報告
- [思維框架] — 你的論述有根據嗎? 如何用連續QA法找到論述的基底 (base)
我們繼續對話:
- 我:所以植物K中完全沒有基因E, F, G, H, I? 你全部都要自己基因轉殖進去?
- C:確實沒有基因E, F, G, H, I,但是我只負責轉入基因E。
- 我:所以用一句話來說,大計畫是想 “影響植物中P物質的產量”,透過 “表現蛋白質E, F, G, H, I ” 來完成,但是你只負責 “表現蛋白質E” 的部分對吧?
- C:是的
- 我:明確目標後,可以首先知道的是,你需要多個題目同時進行,對你的畢業比較安全
- C:為甚麼?
- 我: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 轉殖表現這件事情本來就曠日廢時,你能夠失敗錯誤的次數並不多。
- 你只有單一一個標的基因E,如果他出現奇怪的狀況如lethal、排斥等,你會很不好做。
- 這個題目基本上只能一條路圍繞著基因E作到底,轉殖失敗甚麼都不能做,也無法用基因E轉去其他研究方向。
- 若是蛋白質E, F, G, H, I全做了就相當具有價值,但是用A菌來轉殖基因的技術已相當成熟,學界會認為E基因的轉殖成功是應該的,失敗是難以解釋的
- 即便作成了,能寫的數據和討論都相當單薄,無法討論太多的生理意義,也無法衍生出更多可嘗試來支持你研究的子實驗
- 我:所以只憑當下這個實驗,你的論文會相當單薄
hint of this part: 1.實驗目標,若是不能用一句話簡單講明,那就很難有推行的價值。 2.多個題目同時進行,可以降低意外事故的風險 3.容易做的題目通常 "翻桌率高"、"學術價值高"、"可以用多種形式證明和延伸"、"可觀察的面向多" 4.人家認為理所當然的慣行實驗做不出來,會很難善後
閱讀清單:
我們繼續對話:
- C:蛤……聽起來有點可怕
- 我:那我先不提新題目這件事情,你當下題目的進程也相當吃緊,我先畫一張你的實驗架構流程圖:
- 基因轉殖E準備(轉型質體建構等)
- 養可供轉型的特殊A菌細胞
- 將基因E 轉殖入A菌
- 篩選出帶有基因E的A菌
- 合格A菌感染植物K 、被感染的植物K生長 、確認基因E轉殖入植物K
- HPLC分析確認基因E的相關產物是否存在於植物K內
- 我:由於轉殖需要做出同型合子,因此粗體的部分至少必須要做兩次才能得到,實際上當然要做更多次
- 我:我們先假設你是天選之人,做實驗都100%成功率,依你現在辦的到的速度,將每個步驟需要的時間填上去
- C:(刷刷筆聲……..),大概是這樣:
- 轉殖質體建構:一月
- 做轉殖用細胞:一週
- 基因轉入A菌:二週
- 篩出正確A菌:一月
- 感染並篩出轉殖植物:六週
- 分析代謝物含量:二月
總共為31週~八個月
- 我:這些分子生物實驗你先前是否有過經驗?
- C:只有感染有經驗,六週是植物長的時間,還是得等待
- 我:HPLC之前有用過嗎? 或是曾有認識的人抓過這個條件
- C:都沒有
- 我:那就得再加上熟悉HPLC的時間,有其他人排程的情況下兩個月我覺得是相當緊的。
- 我:八個月還是假設你都一帆風順的情況下能做到的時間,實際執行會有一卡車的問題。為了方便時間估算,我們直接用 “兩倍定律” 把耗時 8個月*2 =16個月
- C:蛤,那差不多是一年半!
- 我:而且最後一步我們只算了HPLC的代謝物分析,若想把研究做完整,酵素的活性表現、RNA表現量都是很基本要做的
- C:那個就算了吧……….鐵定來不及的
- 我:所以我說時間很趕,這還是影響植物K成功的情況下
- 我:萬一發生實驗成功研究失敗的狀況,也就是當你成功做完所有轉殖,卻發現蛋白質E跟本沒有影響植物K的能力,那會陷入進退維谷的境地
hint of this part: 1.流程圖可以幫你釐清現在的進度 2.用數字觀念可以算出你現下需要的資源 3.兩倍定律能協助你評估不確定性的耗時
閱讀清單:
- [實驗設計] — 實驗圖表好雜亂? 如何用4種圖表從宏觀到微觀的整理與呈現實驗數據
- [思維框架] — 文章論述好空泛? 如何用簡單的 “量化思維“ 評估抽象的研究論述
- [研究生日常] — 不知道研究會做多久? 善用 「兩倍定律」預估實驗耗時
- [實驗排程] — 用 “產耗比” 概念簡單預估實驗備料週期
我們繼續:
- 我:所以說增加效率、努力推進度、找替代方案是當務之急
- C:具體要怎麼做?
- 我:風險分攤,要先多看文獻找到你可以在主實驗外同時進行、同時觀察的目標,並且詳實的記錄所有參數,這樣你隨時可以交叉比較或換題目
- 我:訓練自己實驗的標準化,可以同時進行多個實驗來壓縮時間
- 我:像這種篩的實驗,時間經費許可就多個篩選方式進行,目的是最快挑到你要的生物,不要一次只做一種方式
hint of this part 1.增加效率:標準化、並行,減少重作浪費 2.努力推進度:用最快速度得到結果 3.替代方案:多個方向同時觀察
閱讀清單: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