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寫作的基礎:論文是由什麼組成的?

這時間應該有朋友開始寫論文了,在開始學術寫作前,我想提一些學術寫作的基本概念,以避免後續無謂的修改功夫

在開始前,我先談談我對 “論文” 的認知:

  1. 精準的字詞評論發現以形成論據
  2. 論據與前人、共識作比較以形成論點
  3. 組合論點與論據成論述
  4. 以論述組合闡述作者的立場

有了以上四點組成,論文才能一步步由基礎的字詞開始,建構成嚴謹的論述系統。而這四點的撰寫重點,後文便一一來談

用字遣詞:用字精準、指涉清楚

指涉不清的用詞,容易產生代換失效問題,使讀者難以理解文章,也容易產生不必要的學術質疑。而精準的用字,是清楚指涉的前提。

用詞越準,則語意才能無偏漏。用詞過度包含意義以外的事物,相當於納入了不必要的基底假設,多給了其他人攻擊基底的機會。基底被攻擊的情況,可參見case4。

然而,用詞太簡略,則會導致讀者無法理解寫者的意思,並難以理解作品的價值。

若是有同字多義的情況,更可能將讀者導向錯誤的思考方向,而對論文產生錯誤的期待。比方在case 4那篇,不同的撰寫方式可以讓讀者預期這是個 “篩選型” 或是 “機制型” 的論文,從而預期結果有不同的設定。 (若是讓口委產生錯誤期待,那口試時就明白厲害了,口委會覺得 “你應該多做這個實驗”,但你其實完全不想做這個方向…)。

此外,過多的廢話也會降低讀者閱讀的專注力,使讀者需耗費更多心神來理解文章、蒐集資訊,這只會降低讀者想繼續了解文章的意願,因此寫者務必在最低字數的情況下傳達必要的資訊。關於這點,我們在discussion是精華那篇有討論到。

相關文章:

論據內容:話有憑據、文可追溯

學術論文講求論證,所以文以載道,話必有本。每句說出來的話、寫下的字都必須有所根據 (意即有完善的基底)。

承連續QA一文提到,基底可分為自己說、人家說、常識與公理三種。無論自己的論據是哪一種來源的基底,都必須要能夠提出有效的證明與追溯方法。

缺了證明,就是小說。缺了追溯,就是抄襲。兩項都相當嚴重

要有效證明,除檢驗基底的強弱外,還需檢視論述中是否有隱藏假設或是代換概念的情形發生

想解決抄襲,則可以考慮直接引用與改寫兩種方式

相關文章:

行文結構:段為單位、單段單論

將論點與論據組成各項論述時,各項論述常會指向一個以段為單位的大論點,這在如何閱讀學術論文兩篇文章中曾提過。

因此,當我們從事學術寫作時也需要遵循相同的原則,以段為論述單位來陳述自己的論述集合。

為了讓讀者便於閱讀,自己也方便排布文章邏輯,一段基本上只寫一個概念,此概念則常由首句的topic sentence概括之

也因為學術論文有一段一概念與topic sentence的特性,我們可以反過來利用這樣的特性來迅速建構論文草稿,這種方式稱之為分離式寫法。在組織草稿時,我們可以善用金字塔原理來整合散亂數據間的連結。

相關文章:

語氣立場:態度鮮明、前後一致

這點是最容易被新手朋友們忽略的

論文之所以為 “論” 文,乃是因其有立場,才有論據為之論。缺乏立場的文章,充其量不過是資料庫罷了,這點我在Discussion才是文章精華那篇中有提到。

因此,我們在撰寫時也須注意自己是否有利用論述充分展現自己的立場,同時給予足夠的論據來defense對立立場的提問。

在學術寫作中,可以使用轉折語氣詞如however, moreover, furthermore等詞彙,表達自己對該論述的正負向態度,並引導讀者的思路導向。

唯須注意的是,轉折語氣詞的強度、方向在同一論述上必須前後一致,才能避免讀者的疑惑。

舉例而言,我們可能會說 “雖然我很喜歡他,但是他結婚了” 而不會說 “雖然我很喜歡他,更重要的是她結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