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是研究生的重點,因此許多研究生找個 “一定做得出成果的題目” 來求穩定畢業,然而研究本身若都是已知的事情,那他的新穎性本來就是0,絕對不足以提供畢業所需的貢獻度。我們能做的就是選好題目方向、做好時間管理,提高每次實驗的品質。

畢業的迷思:一定可以做出來的題目

不管為甚麼想念研究所,畢業對於研究生來說都是 “必要” 的事情。也因為畢業對大家來說很重要,很多時候我們很容易變的眼裡只剩下 “畢業” 這回事,包括先前我有段時間也是如此

有次閒聊時,我就問 Lab 內一位學長W說:有沒有一個一定可以做出來能夠畢業的題目啊? 這樣子會讓人比較安心做事情

那個時候他給我的答案是:只想著畢業會大幅度限制你的想像空間。這句話其實我想了很久都不得要領,直到我畢業的那一天……..

這個原因和評估題目的三要素有關,想要必然能夠做得出來的題目就相當於 “高可行性”,確實滿足了其中一點。但是如果要求 “必然能夠做出來好結果” 這件事情,就相當於你已經從頭到尾掌握這件事了,那過程想必都是已經之到,或是相當了解的事情。

那如果你的研究都是已經知道的事情,那本身的新穎性就是0 (都是已知的舊東西),或是貢獻度極低 (沒改變甚麼東西),那這樣子當然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研究

關於評估題目的價值可以參考以下兩篇文章:

學會管理風險,而不是妄想清零風險

所以說研究必然就伴隨走錯路的風險,風險可以努力控制但永遠不可能是0,心心念念只想著 *找個穩定的題目畢業* 來去除風險是不切實際的。

這樣做往往只會大幅度限制對於研究題目的發展與想像空間,反而會把視野做小、放棄許多跨出舒適圈的機會,但風險依然存在,甚至還會因為劃地自限而變得更高(因為沒有發現其餘替代題目的能力)。

比起一味尋找穩定畢業的題目,你需要的是其實是在大方向正確的前提下,逐步謹慎挑選研究題目,手中持有多個備案,做好實驗設計與排程等方法,這些都能參考置頂文章的各個章節

最全面的讀研究所攻略:從研究生入學到畢業的10個範疇(2023.09.10更新)

  1. 時間管理做好,增進工作效率:7. 時間管理及增進效率
  2. 選題策略做好,要有足夠貢獻:3. 如何發想、選擇研究題目
  3. 實驗設計規劃,盡量一次到位:4. 如何做實驗設計
  4. 扎實的文獻研讀與寫作:2. 起步:論文的閱讀、分析、收集、整理9. 寫論文與口試、研討會